美工刀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美工刀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清朝索额图和珅后人黑龙江务农-【xinwen】

发布时间:2021-10-12 10:15:51 阅读: 来源:美工刀厂家

清朝索额图和珅后人 黑龙江务农

从干隆9年(1744年)开始,清朝统治者精心策划了几次大移民,索额图、和珅、佟国刚、谭泰、鳌拜等清朝名臣的后裔先后被遣出京城,分期分批来到北疆的拉林阿勒楚喀地区(今黑龙江五常、阿城等地)。清廷这项持续百年的国策共遣送近3,000户贵族子弟“根边疆”,令人联想到“文革”时期的“上山下乡”运动。如今260多年过去了,本报特为读者追踪这批贵族子弟——最早的“北京知青”戍边的足迹,讲述他们后裔的生活近况。

时光倒转。那是清干隆9年(1744年)的农历8月28日,北京城红叶初染,750多户满族八旗子弟,告别北京一座座四合院,带著离乡愁绪,在各旗佑队带领下,浩浩荡荡穿燕山,越辽河,逶迤北行,沿松辽平原东上,驶向北疆的拉林河畔……

这些远涉北疆的人群,大都是朝廷王公重臣的后裔—既有皇族爱新觉罗氏后人,也有显赫一时的大臣索额图、鳌拜、佟国刚、谭泰、额亦都、鄂尔达、费扬古、伊尔根、萨哈廉、傅恒、富俊、富升、和珅等人的子嗣,甚至还有曹雪芹家族的后代。

自食其力 亦兵亦农

两个月后,远在北疆的拉林河北岸,迎来了这群疲惫的北京旗人。他们在荒凉的拉林阿勒楚喀地区,一改往日生活形态,打井建房,开荒种地,从此过上自食其力、亦兵亦农的新生活。

据哈尔滨社科院副研究员、京旗文化研究所所长王晶女士介绍,这群在皇帝圣谕里被称为“苏拉”的人,就是清朝的“闲散旗人”,他们被遣出京城,可谓咎由自取。

公元1644年,满清劲旅进关奠都北京,当时,八旗兵被视为“固国之本”,享受“恩养”政策:八旗子弟从出生始便享俸禄,吃皇粮。后来,八旗内部分化,少数八旗子弟仕途发达;多数旗人则无职闲散,寻衅滋事,令政府十分头痛。

惩治懒散 磨练族人

另外,清军入关后,社会相对稳定,全国人口,尤其是北京人口大增,使清政府社会压力陡增;与此同时,清朝东北部与沙皇俄国相邻,出于防范外敌目的,在北疆积蓄军粮,屯垦戍边已是大势所趋。还有更重要一点就是清军入关后,大量满族人移居关内,时间一长,被汉族同化严重。为保护满族文化、风俗,清廷决定调拨北京闲散旗人去北疆,到满族的发祥地学习农业、骑射和练习国语(满语),恢复本民族旧俗。如此,既能解决“闲散旗人”生计问题,又可延续国祚,清廷可谓用心良苦。

为保证迁移成功,清朝政府恩威并用。据史料记载,当时规定:在京旗人闲散者,哥仨来二,哥俩来一。政策也很优惠,每人分300亩土地,给盘缠、车马,帮盖房子,提供种子、牛、农具、零用钱,还免赋税。

耕者奖励 逃者杀头

即使如此,这些过惯闲散舒适生活的八旗子弟,面对北疆天寒地冻的生存条件,还是难以适应,不少人逃回京城。于是朝廷进一步规定:他们可以携眷戍边,解决离别之苦。同时对逃回者判杀头,用极刑断其归路。

由于恩威并用,首批北迁的八旗子弟用10年时间向朝廷展示移民屯垦的初步成就。于是从干隆19年开始,清廷又先后派遣2,000户八旗闲散子弟前往拉林地区。

这种移民政策持续近百年,历干隆、嘉庆、道光三代,成为清廷一项国策。

村落如军阵 处处闻“京腔”

据王晶所长称,八旗子弟移民北疆,是满族旗人文化与当时北京习俗相融合的一种新“移民文化”。

从2001年起,哈尔滨社科院组织专家,寻访调查分布在当年拉林阿勒楚喀地区的“京旗”满族村落后发现,虽然经历两个半世纪,这些当年北京旗人屯驻的村落布局、民族构成至今仍基本保持原貌,民风民俗也保留浓郁的京旗色彩,散发独特的人文魅力。

京旗文化 独具魅力

据考察,其村落布局总体可分为四大板块,俗称东、南、西、北“四大旗”,旗屯均按行军布阵形式坐落,每旗又分为正黄、镶黄、正白、镶白、正红、镶红、正蓝、镶蓝8个旗屯,即“京旗32屯”,后来伴随移民增多,每个旗屯又分为头屯、二屯或三屯等。

据初步调查,在拉林地区共发现各类珍贵历史文物3,000多件,具有民族特色的生产工具、生活用品近万件,同京旗移民有关的遗址和古建筑60余处,石刻、碑碣近百件。有一些文物“价值无法估量”。如三册纸质已变黄发脆的满文《宗谱遗录》就让国内外许多专家们目睹后惊叹不已。又如镶白旗人赫舍里氏先祖带来的家史资料和遗物近30件,其中雕制精美的红木“祖宗匣子”,飞龙纹饰,人物生动,有清初巨匠的画风。此外,最让人感兴趣的还有清朝廷重臣索额图、谭泰、鳌拜、和珅、萨哈谦、宝武等的巨幅画像(当地人称“老影”)9幅。

拉林民风淳朴、文雅,吃穿住行很讲究。在语言方面,拉林人京腔很浓,像“姨儿”、“今儿”、“脚丫儿”、“脑袋瓜儿”等都还是当地人日常用语,同时还保留许多满语词汇,如老年人仍称父亲为“阿玛”,称母亲为“额娘”,听来让人感到很有情趣。

保护文物 发展旅游

黑龙江五常市的拉林镇以“京旗文化”闻名,拉林镇和五常市也想借此将当地旅游经济做大。

据王晶所长介绍,拉林地区京旗文化史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,但大多数珍品破损流失严重。在保护“京旗文化遗存”方面,当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,而且刻不容缓。

贵冑变农民 家家拜“老影”

当年那些清朝王公贵族后辈,如今生活得怎么样呢?记者为此展开寻访历程。

听说拉林镇红旗满族乡的孤家子屯住著康熙年代重臣索额图后人,记者驱车来到那里,寻问几个孩子,结果他们回答:我们整个屯子都姓何,都是索额图的后代。最后记者来到屯里辈份最高的何玉歧老人家,今年73岁的何玉歧家里几乎没有什么像样家具,窗门也很破旧。据何玉歧介绍,他是索额图第十二代玄孙。

大年三十 全族拜祭

当记者提出能否一览索额图英姿时,老人说,“老影”(旧画像)只在每年大年三十才挂出,供全族人祭拜,而最让人遗憾的是“老影”已经丢了。据他说,当年北京要建清史展览馆,邀何氏家族派人送索额图画像进京。当时,何氏家族主要有7大家庭,大家都争著去北京送画,最终谁也没去成。而后画像的存放也起争执,经协商,“老影”在各家轮流存放。1987年,在其中一家存放时被盗,这张珍贵画像从此不见踪影。据介绍该像近8尺长,过去装在“祖宗匣子”内。

正当记者感到莫大遗憾时,何玉歧说,他的同辈何宪清曾用相机拍下“老影”,并复制一张一米多高的“老影”。于是记者又赶往何宪清家。

曾当过村支书的何宪清,家境明显强于何玉歧,各种家具电器一应俱全。他介绍,索额图的全名叫赫舍里氏。索额图,后人按“赫”字谐音,都改姓何了。

当记者提出要看他复制的“老影”时,他说怕引起何氏家族纷争,实在不敢同意。记者最后得到一张何氏家族当年展示索额图画像的照片。

和珅画像 百元一观

听说大贪官和珅的后人就在不远的双桥子村,我们就赶往那里,然而不巧,他的后人和英琦不在家,和英琦的儿子也去哈尔滨打工了,只有儿媳妇范景香在家,听说我们希望看“老影”,她说,家里的“老影”只在每年大年三十祭拜时,才“请”下来一次。这几年,来看的人多,每看一次就褪一层色,而且常常外人看过后,家里不是大人头疼就是孩子肚子痛。我们告诉她,此行是为宣传当地的满族京旗文化,而且是在香港宣传。她终于有所松动,但又说:这样看对“老影”不够尊敬,怎么也得烧柱香呀,于是我们就掏出100元钱,让她替我们上炷香,她才同意了。这张“老影”很特别,一棵树旁两个骑马的人。对此有两种说法:一种说是可能因为和珅是被皇帝赐死的罪臣,不便昭示,于是就以树代之,树下两人是他的儿子。另一种说法是和珅与他的弟弟一文一武,一贪一清,走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。

田中角荣或索额图后裔

在拉林镇采访,还听到很多有意思的传说。

据清朝名臣索额图后代何宪清介绍,日本已故前首相田中角荣可能也是清朝干隆时代重臣的后裔,因为田中角荣为寻根问祖,还曾派人来到红旗满族乡的孤家子屯,抽取何姓家族30人的血液,带回去检验DNA,只是后来没有了下文。他说,也不知道田中角荣到底是不是索额图后裔,如果索额图后裔能在日本当首相,那也是何氏家族的荣耀啊!

NK免疫细胞如何治疗肝癌

北京nk细胞疗法

全国癌症医院前二十名